1.jpg

 

2.jpg

 

3.jpg

 

4.jpg

 

5.jpg

 

6.jpg

 

7.jpg

 

8.jpg

 

 

 
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
 

 

 

Tailamlang台南人3C筆電開箱

ROG Strix G17 液態金屬散熱版本
Asus華碩2020新款電競筆電

G712LU-0021C10750H 潮魂黑
G712LV-0041C10750H 潮魂黑
G712LW-0021C10750H 潮魂黑

西風之神效能電競筆電
簡易介紹+開箱照

有想買筆電的網友們可以將Tailamlang台南人開箱文章列入參考唷
拍照也多少有些色差~也請多多見諒

 

 

 

 
 
 

 

 

 

型號及規格介紹

 

G712L規格.jpg

 

 

 

 

外觀介紹

 

10.jpg

筆電帥氣外箱 
一定要有ROG LOGO
( 展示櫃太小塞不下,所以放地上拍 )

 

 

 

 

11.jpg

外箱打開
可以看到後背包及筆電內箱
( 同樣要有ROG LOGO才是潮 )

 

後背包.PNG

原諒我沒拍到筆電後背包
( 官網截圖加減看一下 )

 

 

12.jpg

筆電內箱更加霸氣
這設計很可以
電競奢華風

 

13.jpg

打開後就......異常低調
好像少了什麼 ( ROG LOGO )
筆電上一樣是可恨的塑膠膜包裝

 

14.jpg

230W筆電充電器
外觀更加小巧
但還是有一定的重量

 

15.jpg

同樣有ROG LOGO
連充電器也能如此帥氣

 

16.jpg

充電器型號及資訊 ( 如圖示 )

 

17.jpg

ROG系列電競滑鼠
( 別忘記去蒐集ROG電競耳機 )

 

18.jpg

筆電簡易說明書
官網其實也能下載唷

 

 

 

 
 
 

 

 

 

19.jpg

開箱ROG筆電吧

 

20.jpg

Strix G的設計源自於與BMW Designworks Group合作所帶來的啟發
巧妙地將輕鬆的風格融合先進的散熱功能
其光滑流線的設計涵蓋三種獨特的風格

 

21.jpg

光看這帥氣的後方散熱設計
就知道Strix G有多麼霸氣了

 

22.jpg

「潮魂黑」將 Strix G包裹在低調的黑色之中
展現其專業形象~可輕鬆融入任何環境中

 

23.jpg

 

 

24.jpg

一定要有ROG粉必備的敗家之眼
( 如果會發光就更值回票價了 )

 

 
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
 

 

 

25.jpg

筆電前方凸起提示
提醒開闔筆電務必從中間開啟
避免轉軸斷裂
( 好好善待保護筆電 )

 

26.jpg

筆電左側介面
由左至右依序為
①Type-A USB 3.1 Gen 1 x3
②音訊組合插孔( 耳機孔插槽 )

 

27.jpg

筆電右側介面
側面散熱出風口

 

28.jpg

筆電後方
包含後方介面
散熱出風口

 

28-1.jpg

源自於BMW風格的設計
Asus與BMW Designworks Group合作的啟發
想像未來電競筆電的樣貌的特殊設計
( 既好看又實用 )

 

29.jpg

筆電後方散熱出風口

 

30.jpg

筆電後方散熱出風口

 

31.jpg

筆電後方介面
由左至右依序為
①LAN RJ-45插孔
②HDMI( HDMI2.0b支援4K HDR )
③USB3.2 Gen2 Type-C支援DisplayPort
④電源輸入插孔

 

 

 

 
 
 

 

 

 

32.jpg

筆電正面介紹

 

33.jpg

ROG系列筆電在外觀設計上非常有一套
就算是全黑設計也絕對不低調

 

34.jpg

顯示器下方的偏置切口使平衡感向另一側移動
強化其獨特的不對稱邊緣
( 看久其實覺得蠻好看的 )

 

35.jpg

顯示器邊緣採用超窄邊框
將更大的螢幕裝入比此類典型筆電更小巧的機殼中
讓您完全沉浸於遊戲中而不會分心

高達81.5%的螢幕機身比
在享受遊戲、串流影音或電影時,擁有更大的視野

Strix G17最高階搭載
144Hz/3ms面板

 

36.jpg

開機時帥氣的ROG LOGO
搭配帥氣的音效
( 細節上依舊是潮翻天 )

 

 

38.jpg

靈感源自於鷗翼式車門
滑順的鍘刀式螢幕轉軸會在打開筆電上蓋時毫不費力地現身
並在關閉上蓋時靜靜地隱身至機殼中
此隱藏式螢幕轉軸設計可維持低矮的機身
並在後側散熱器附近開啟額外的空間,以利於通風與散熱

隱藏式螢幕轉軸也可獲得更好的保護
避免外露式螢幕轉軸可能受到的裂縫的影響

 

37.jpg
螢幕邊框下方的ROG STRIX LOGO

 

39.jpg

耐用性與精準度定義了靈感源自於桌機的鍵盤
ROG Strix G17鍵盤針對遊戲玩家而設計
具有間隔較大的功能鍵以便於識別
而屬的熱鍵則可用於快速存取重要的指令
Strix G具備可承受2000萬次按壓的耐用性
因此可在長期進行專業遊戲期間維持其準確性

 

40.jpg

筆電鍵盤上方散熱口設計
( 散熱部分的巧思非常多 )
( 卻又不覺得突兀 )

 

41.jpg

筆電電源指示燈號
( 位於鍵盤上方 )

 

41-1.jpg

電競筆電專用快捷鍵
( 此區快捷鍵不需要加按FN鍵 )
( 提供遊戲玩家更加便捷的設計 )

快捷鍵由左至右依序為
喇叭音量 - 調小聲
喇叭音量 - 調大聲
麥克風靜音
筆電運作模式調整
ROG Armoury Crate

 

42.jpg

電源開關按鈕
( 上方還有紅色燈號 )

 

 
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
 

 

 

43.jpg

筆電快捷鍵
( 需加按FN鍵啟用 )
由左至右依序為
F1-喇叭靜音
F2-歌曲及影片倒轉
F3-歌曲及影片暫停或開始
F4-歌曲及影片快轉

 

44.jpg

筆電快捷鍵
( 需加按FN鍵啟用 )
由左至右依序為
F5-筆電運作模式調整
F6-螢幕剪取( 超方便 )
F7-螢幕亮暗度-調暗
F8-螢幕亮度-調亮

 

45.jpg

筆電快捷鍵
( 需加按FN鍵啟用 )
由左至右依序為
F9-投影模式切換
F10-觸碰版開關
F11-睡眠&休眠按鈕
F12-飛航模式按鈕

 

46.jpg

特別凸顯的 WASD鍵
可輕鬆找到重要的控制鍵

 

47.jpg

加長且重新塑形的空格鍵可提供更高的舒適性並降低誤觸機率

 

48.jpg

獨立的方向鍵可提供準確的指尖控制
筆電快捷鍵 ( 需加FN鍵啟用 )
上下鍵可調整鍵盤背光亮度
左右鍵可快速切換AURA鍵盤燈光模式
( 靜態 脈動 閃爍 色彩循環 彩虹 音樂 智慧 燦爛星空 )

 

49.jpg

小算盤快捷鍵
( 需加FN鍵啟用 )
( 好方便呀 )

 

50.jpg

筆電CPU及GPU貼紙

 

51.jpg

新款的ROG Strix G17
右側靠手處特別印上ROG玩家共和國的經典LOGO

 

52.jpg

質感明顯提升
但..................

 

53.jpg

為何硬要加上Wifi6的貼紙在LOGO上
( 應該可以貼在別的地方吧 )

 

54.jpg

筆電觸碰版
有實體左右鍵
手感更好

 

55.jpg

鍵盤右側的裝飾線條
也是一種電競奢華風呀

 

56.jpg

鍵盤背光開啟

 

57.jpg

鍵盤背光開啟

 

58.jpg

擴散的RGB LED環繞在機殼邊緣
可自訂的色彩和效果照亮前緣和側緣
可為全套的Aura Sync相容周邊裝置打造個人化的燈光
( 一種炫炮電子花車的概念...帥氣 )

 

59.jpg

這燈光及牛B燈效
叫人不多看一眼都很難

 

 

 

 
 
 

 


 

 

60.jpg

輕鬆升級的設計可簡化系統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的升級作業
只要鬆開創新的彈出式螺絲,即可分離機殼底座與機身
固定機殼邊緣的固定鉤比過去更小且更堅固
藉由較為寬鬆的安裝方式,使其更容易打開面板以利於存取內部組件

( 真的超級好拆開 )
( 其他電競品牌應該多學學這設計 )

 

61.jpg

底部散熱口也有ROG的LOGO
( ROG果然非常專注細節 )

 

62.jpg

特寫一下

 

63.jpg

旁邊還有特寫玩家共和國英文

 

 

筆電拆機圖

 

64.jpg

筆電底部蓋子拆開拉
( 千萬要注意底部左右兩側的RGB LED排線 )

 

65.jpg

底部左側RGB LED排線

 

66.jpg

底部右側RGB LED排線

 

 

 
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
 

 

 

67.jpg

拆機圖

 

68.jpg

ROG的智慧散熱理念結合正確的功能和系統設定
確保在各種情況下皆能獲得最佳體驗

相較於標準散熱膏,Thermal Grizzly的液態金屬可為CPU多降低12°C的溫度
CPU上方的模組還具有獲得專利的內部擋板,以防止液態金屬隨著時間流逝而外洩

 

69.jpg

雙n-Blade風扇配備83片扇葉以提高氣流
而超薄的鰭片可增加表面積以促進散熱
ROG Armoury Crate軟體可無縫切換運作模式
以提供適合其作業的最佳效能與噪音量

 

70.jpg

雙n-Blade風扇配備83片扇葉以提高氣流
而超薄的鰭片可增加表面積以促進散熱
ROG Armoury Crate軟體可無縫切換運作模式
以提供適合其作業的最佳效能與噪音量

 

71.jpg

筆電後方左側散熱模組

 

72.jpg

筆電後方右側散熱模組

 

72-1.jpg

筆電右側散熱模組

 

73.jpg

透過自潔散熱模塊強化通風
此模組可排出灰塵以延長使用壽命
( 如圖示 )

 

74.jpg

透過自潔散熱模塊強化通風
此模組可排出灰塵以延長使用壽命
( 如圖示 )

 

75.jpg

記憶體擴充槽
 

76.jpg

原生的M.2 PCIE SSD

 

77.jpg

筆電電池模組

 

78.jpg

新款ROG Strix G17
將原本的2.5吋硬碟空間
改為2個M.2 PCIE SSD擴充槽
對於需要擴充高速SSD的玩家可是福音
( 但建議還是留個2.5吋硬碟的空間 )

 

79.jpg

筆電左右側喇叭模組

 

80.jpg

筆電左右側喇叭模組

 

 

81.jpg

AX201GW網卡

 

 

 

 
 
 
 
 

 

 

 

82.jpg

 

83.jpg

 

84.jpg

 

85.jpg

 

86.jpg

 

87.jpg

 

G712LU_200705_26.jpg

 

G712LU_200705_56.jpg

 

 

 

 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「請勿抄襲開箱內容,當成任何人偷懶的賺錢工具。」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Tailamlang開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